【道篇348】《姬氏道德经》与《老子道德经王弼注》对比学习之十六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远古 上古 太古 【道篇348】《姬氏道德经》与《老子道德经王弼注》对比学习之十六

【道篇348】《姬氏道德经》与《老子道德经王弼注》对比学习之十六

2023-04-10 02:54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原标题:【道篇348】《姬氏道德经》与《老子道德经王弼注》对比学习之十六

【按】本学习公众号【道篇】前期陆续转发关于历代各版本《道德经》,本期起按照《姬氏道德经》关于81章顺序,对比学习《老子道德经王弼注》。供大家参考。

《姬氏道德经》版本在此不展开介绍,想全面了解姬氏道德经全文的同道,请在微店购买《姬氏道德经》《姬氏祖传经》纸质版(唯一指定淘宝店:摆渡人)。 也可参考公众号“弘道者姬英明”和姬英明先生新浪博客。《姬氏道德经》传承人姬英明,1980年生,甘肃省平凉陇山(华亭张氏)人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。自小奉守祖训“道德为尊,华脉为本;上所教兮,易而教后”,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。除传承有《姬氏道德经》外,还传承《周易经》《仁经》《德经》《阴阳经》等,对太古、远古、上古、及商周等历史稔熟,从小修炼,对道家思想、道学传承有独特视野,对佛家因明学也有明师传授。

《老子道德经王弼注》本依照《老子河上公章句》章节顺序,是影响最为广泛的《老子道德经》注本,目前的通行本《道德经》即是以王弼版为蓝本。

需要说明的是,正如姬英明先生所言,经典学习不该落入文字考据,应该从整体把握要义,希望大家在对比学习中,把握好这一点,学有所悟学有所成。

【本篇学习摘要】本篇对比学习《姬氏道德经》道术卷初节, 本节主体内容对应于 《老子道德经王弼注》第三、十八、十九、八十和六十一章。为体现经典完整性,对比学习不具体分章展现,首先介绍《姬氏道德经》道政卷初节原文和姬英明先生解读, 其次介绍《老子道德经王弼注》原文及解读。

朝华版《姬氏道德经》道术卷(初节)及解读

【原文】不尚贤①,使民不争;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不显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是以圣人之治也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智②,强其骨。常使民无智无欲也,使夫智者不敢为也;为无为也,则无不治矣!故大道废,则有仁义;智识出,则有大伪;六亲不和,则有孝慈;邦家昏乱,则有贞臣。绝③智弃辩④,民利百倍;绝伪弃疑,民复孝慈;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此三言也,以为文未足。故令之有所属,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,绝学无忧!小邦寡民,使十百人之器而不用,民重死而不远徙。虽有车舟,而无所乘之;虽有甲兵,而无所陈之。使民复结绳而用之,使民甘其食,美其服,乐其俗,安其居;邻邦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大邦者,下流也,天下之牝也,天下之交也。牝常以静胜牡,为其胜也,故宜为下。大邦以下小邦,则取小邦;小邦以下大邦,则取于大邦。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,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。夫两者皆得其欲,则大者宜为下。

【导读】本节是老子倡导的无为而治、少私寡欲的政术。老子的政治思想在“绝智弃辩,民利百倍;绝伪弃疑,民复孝慈;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”中得到了集中体现,但被一些人窜改成“绝圣弃智,而民利百倍。绝仁弃义,而民复孝慈。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”,而后再以此批判老子,说老子是连圣人都不要了,更不要仁义了,让我们都回到原始社会去,等等。实际上,从老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可以看出,他让我们去除的是欲望,去除对权力的欲望、强大压迫弱小的欲望、大国吞并小国的欲望。

【译文】不推崇聪明异能之人,使民众不争名夺利;不看重稀世之物,使民众不去做盗贼;不炫耀那些能诱发民众贪欲的事物,使民众的心性思想不被惑乱。因此,有道的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,要做的是净化民众的心性思欲,让民众都填饱肚子,弱化民众的智诈计谋,增强民众的体魄。要经常引导民众杜绝智诈计谋和贪欲心思,使那些自以为有智谋的人不敢有妄为的心思;有作为时要以不妄为的原则去为民众着想,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了!所以,天下的大道公德被废弃了,才会出现提倡仁爱的正义之士;智诈巧利出现了,才会产生出极度虚伪的奸诈之人;家庭中的亲人不和睦,才能显示出慈爱和孝顺之人;国家陷入混乱,才能显示出忠贞之臣。杜绝智诈,抛弃诡辩,对于民众而言就好像是得到了百倍的好处;杜绝虚伪,抛弃猜疑,民众自然就会恢复慈爱和孝顺的天性;杜绝巧取,抛弃暴利,民众的贪盗贼祸之心也就没有了。以上所说的智辩、伪疑、巧利这三言,不足以说出天下的弊害。要想使民众在思想精神上有所归附依靠,就要让民众保持纯朴的本性,减少私欲贪念的意识,抛弃学习智诈巧利的心思,这样才能使其终身免于忧患的困扰。一些小国人口本来就很稀少,即使有百十人的器具也用不了,民众都很看重生死,而不愿迁徙远方。虽然有车辆和船只,却没有乘坐的必要;虽然有铠甲武器,却没有陈兵用武之地。使民众的思想恢复到最初结绳而用的自然状态之中,使民众吃上自己能感受到香甜的食物,穿上自己能感觉到舒适的衣服,乐意遵守固有的风俗,安心地居住在自己的故土上;邻邦之间可以彼此相望,彼此可以听到鸡鸣狗叫之声,但民众之间可以终生都不相往来。身为大国,就要像居于下流的江洋渊海那样,处在天下最雌柔的位置,作为天下百川交汇的地方。雌柔常常以清静守定而战胜雄强,作为战胜者,更应该容让谦下。(因此)作为大国要对小国谦下容让,就容易取得小国的信赖;作为小国要对大国谦下容让,就容易与大国和平共处。所以说,要么是大国对小国谦下容让而取得小国的信任,要么是小国对大国谦下容让而见容于大国。大国不要过分地想统治小国,小国也不要过分地希望侍奉大国。这样大国和小国都得到了各自所欲求的,作为大国更应该注重谦下容让。

展开全文

【注释】① 贤:聪明。② 智:智诈。③ 绝:绝弃,断绝。④ 辩:诡辩。

《老子道德经王弼注》对应原文及解读

【第三章】不尚贤,使民不争;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 贤,犹能也。尚者,嘉之名也。贵者,隆之称也。唯能是任,尚也曷为;唯用是施,贵之何为。尚贤显名,荣过其任,为而常校能相射。贵货过用,贪者竞趣,穿窬探箧,没命而盗,故可欲不见,则心无所乱也。 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, 心怀智而腹怀食,虚有智而实无知也。 弱其志,强其骨。 骨无知以干,志生事以乱,心虚则志弱也。 常使民无知无欲。守其真也。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。 知者谓知为也。 为无为,则无不治。

【第十八章】大道废,有仁义; 失无为之事,更以施慧立善道,进物也。 智慧出,有大伪;行术用明,以察奸伪;趣睹形见,物知避之。故智慧出则大伪生也。 六亲不和,有孝慈;国家昏乱,有忠臣。甚美之名生于大恶,所谓美恶同门。六亲,父子兄弟夫妇也。若六亲自和,国家自治,则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。鱼相忘于江湖之道,则相濡之德生也。

【第十九章】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;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;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此三者以为文不足,故令有所属: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 圣智,才之善也。仁义,人之善也。巧利,用之善也。而直云绝,文甚不足,不令之有所属,无以见其指,故曰,此三者以为文而未足,故令人有所属,属之于素朴寡欲。

【第八十章】小国寡民。 国既小,民又寡,尚可使反古,况国大民众乎,故举小国而言也。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, 言使民虽有什伯之器而无所用,何患不足也。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。使民不用,惟身是宝,不贪货赂,故各安其居,重死而不远徙也。 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,虽有甲兵,无所陈之。使人复结绳而用之,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,不相往来。无所欲求。

【第六十一章】 大国者下流, 江海居大而处下,则百川流之,大国居大而处下,则天下流之,故曰,大国下流也。 天下之交。天下所归会也。 天下之牝,静而不求,物自归之也。 牝常以静胜牡,以静为下。以其静故能为下也,牝,雌也。雄躁动贪欲,雌常以静,故能胜雄也。以其静复能为下,故物归之也。 故大国以下小国,大国以下,犹云以大国下小国。 则取小国;小国则附之。 小国以下大国,则取大国。大国纳之也。 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言唯修卑下,然后乃各得其所 。大国不过欲兼畜人,小国不过欲入事人。夫两者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为下。小国修下自全而已,不能令天下归之,大国修下则天下归之。故曰,各得其所欲,则大者宜为下也。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